:::

歷史資料查詢

「陪伴」是親子加溫的良藥
歷史訊息
| | | |
更新日期   2022/02/18
|
瀏覽人數: 136人
依據調查結果顯示,父母親每天陪伴子女的時間愈多,愈能讓子女感受到被瞭解;而愈自覺被父母了解的青少年,也通常有較佳的身心適應。但對臺灣社會結構下,許多是雙薪家庭或單親家庭,家長往往在辛勤工作中,而感到要有充足時間陪伴子女是一種奢求!根據統計結果,家長如果每天陪伴子女的時間不足1小時,則其子女能夠感受到家長瞭解自己的比例僅約六成,但是每天被父母親陪伴長達1~3小時的青少年,有近九成都覺得自己被父母親瞭解並且有較佳的親密感,統計數字顯示親子間的瞭解程度愈高,子女的身心適應狀況愈良好。 
親子關係加溫的四大撇步: 
1.每日1時最用心─雖然相關的研究皆顯示父母陪伴子女的時間愈長,愈有助於親子關係、身心適應及預防偏差行為的產生,但是如果無法長時間陪伴的父母,每天至少需要花1~3小時的時間來陪伴子女。 
2.開明權威最感心─陪伴時間很重要,搭配良好的親子教養方式更具功效,現今少子化社會加上父母陪伴小孩時間少等諸多因素的影響,很多父母對於子女的溺愛多過管教,導致青少年有相當多的身心適應問題;建議父母採取「隨時開明地」面對子女成長時期遭遇的問題、「適時權威地」展現父母導正子女偏差想法與行為,與子女共同成長。 
3.不要溺愛最稱心─現今屢屢看到父母對學校反映子女在校園中有偏差行為時,只想一味要求校方檢討管教方式,對子女的行為過度袒護,讓孩子不知道檢討及謀求改進,反而導致人際關係及行為上出現問題。 
4.溫馨家庭最窩心─建議在居家環境的空間規劃上,運用些巧思來增加親子互動的機會,例如: 
(1)一起閱讀的明亮空間─室內能夠營造一個親子共同閱讀的空間,除養成小孩的閱讀習慣外,也可增進親子溝通與互動的機會。 
(2)一起共用大餐桌的美好時光─晚上的用餐時間通常是家人少數可以歡聚的時光,將餐桌規劃放置在家人生活動線必經的途中,以柔和的燈光營造放鬆的氣氛,讓家人能夠在悠閒的氣氛中用餐與分享生活瑣事,增加親密感。 
(3)穿透式空間規劃,親子生活一目了然─穿透式的格局安排,讓家人生活出入都經過公共空間,增加彼此互動、也更能分享生活點滴。 
   兒童及少年為國家未來人力資本及公共財。縣府社會處王蘭心處長呼籲民眾,人人皆應負起保護與照顧之責任,確保兒少基本權益。 
本府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,本網站文件皆為ODF開放文件格式,建議您安裝 免費開源軟體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。
分享給朋友 line line 列印 列印
TOP